因为这件事,各大媒体持续打call

发布日期:2018-04-09

由中国初保基金会、农工党福建省委发起,“全球影像”提供技术支撑的莆田市“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自2015年10月启动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运营实践,项目阶段性成效显著,已于4月3日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电视台、行业期刊、网络媒体等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

 
 

 

事不宜迟,且往下看!

 
 
 

莆田电视台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行业期刊/新闻媒体

 

向下滑动阅读全文

-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15年10月,根据《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支持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在莆田实施“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通知》(闽卫办规划发明电[2015]270号)文件精神,莆田市率先开展“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该项目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捐赠“影像云平台”相关软硬件设备,助力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影像云平台”为基础,开展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和卫生信息化移动医疗建设,推动医改、分级诊疗政策落地。

 

截止2018年3月,该平台注册影像专家45名,注册医疗机构56家;影像会诊申请总数131829例,完成会诊131168例,回退514例,超时115例,审核率高达99.45%,超时率仅为0.12%,修订率由原来的55%下降为40.2%;日均会诊数230例,平均完成一次会诊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下降为4.67分钟;共计部署65台二维码图文报告自助打印机,为群众提供约85万张的二维码图文报告。

 

微信图片_20180409144553.jpg

项目验收会现场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2018年4月3日,该项目迎来了专家组的评审验收。验收工作由首都医科大学影像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影像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放射学会原副主仼委员李坤成主持。中国数字医学执行主编李华才,福建省卫计委信息中心主任、福建省卫生信息协会会长俞建明,农工党福建省委会社会服务部副部长池英通和莆田市数字办总工程师唐志芳为专家组成员。

 

李坤成.JPG

李坤成教授主持项目验收

 

在验收会现场,莆田市卫计委副主任张启林首先做了《莆田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市人口健康数据管理中心主任苏志康作《福建省卫计委 农工党福建省委会 支持莆田市提升卫生信息化项目试点建设验收汇报》。他表示,莆田已在全市搭建了“影像云平台”基础架构,实现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影像设备及医疗资源整合,形成了高效统一、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医疗协同服务网。在此基础上结合莆田市影像远程会诊的实际,创新性打造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中极具推广价值。

 

undefined

苏志康作验收汇报

 

通过抢单、指派、兜底的远程会诊模式,有效提升影像远程会诊效率及诊断水平,缓解“小病大治”造成的医疗资源、患者分配不均等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影像医生、患者等多方共赢,为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有益实践,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影像专家代表和基层医疗机构代表在会上分别阐述项目带来的好处。他们认为,模式的创新、激励机制配套,极大地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会诊工作效率,病人在卫生院即可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影像诊断服务,真正实现“患者专家零距离,基层群众得实惠”。

 

undefined

影像专家代表发言

 

专家组深入听取项目实施报告、用户意见,并审阅相关文档、现场查验应用情况,经质询、评议,一致认为莆田市“支持莆田市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展、相关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等取得了系列成果,具有突出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已具备验收条件。在数字莆田“十三五”统筹规划下,构建了莆田市医学影像协调诊断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医学影像无胶片化,开展了放射影像远程诊断服务,应用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并建议项目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创新模式、推动转化,进一步完善项目成果,在福建省全省范围内落地推广。

 

莆田市“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成功验收,标志着莆田市及福建省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大突破,助力“数字福建”建设,为全省乃至全国百姓创造更多福祉。

 

微信图片_20180409144758.jpg

专家和领导一行分别来到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和新度卫生院实地参观工作开展情况

 

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原农工党福建省委会主委陈绍军,莆田市政协副主席张亦兵,福建省卫计委、农工党福建省委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等领导出席了会议,莆田市各县区卫计局、各二级以上医院分管领导、信息科和影像科科长,新疆、甘肃等地区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三年磨一剑,莆田影像“滴滴”会诊成效显著

 

向下滑动阅读全文

 

三年磨一剑,莆田影像“滴滴”会诊成效显著

 

 

在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2015年10月,莆田市启动“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随后,经过九个月的软件开发、测试、硬件部署调试、试运行,打造出极具创新性的影像远程会诊平台--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以下简称“签约平台”),并于2016年7月正式上线。经过近三年的落地运营,签约平台的阶段性成效显著,为互联网+医疗、分级诊疗提供了模式参考。

 

图片2.png

图1 签约平台首页面

 

影像远程会诊,助推莆田分级诊疗落地

对于分级诊疗,国家、区域、医疗机构都在从不同角度进行尝试,取得的效果不一。莆田市在签约平台的运行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建模型、定价格、定规则”的模式,助推分级诊疗的快速落地。对于以影像为主的医技检查作同质化诊断是刚需,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影像远程会诊模型,借助经济杠杆,可以让模型机动运行。然后通过诊断结果设定分级指数,为患者提供分级的指引,让老百姓知道专家就在身边,并且让医生知道付出是有回报的,这样既提升医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获得感。

 

在深入探索“互联网+医疗”的影像远程会诊新模式中,莆田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展基于互联网的检验、心电、慢病管理、病理等远程会诊系统,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借鉴“滴滴打车”模式,影像会诊成效显著

莆田结合本市影像远程会诊实际,借鉴“滴滴打车”的服务模式,以影像云平台为核心,创新性地打造了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建立了影像专家库,实行抢单、指派、兜底的创新影像会诊模式,建立远程会诊费用分成激励、影像质控运行及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等级评审等机制,实现对基层医疗机构检查的集中诊断和审核,促进区域内影像专家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有效提高区域范围的影像诊断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影像医生、患者等多方共赢。

 

微信图片_20180409144809.jpg

图2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影像远程会诊中心

 

2016年7月30日正式开通运行至今,平台已实现会诊13.2万例,平均完成一次会诊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下降为4.67分钟,提高了会诊的效率,让患者在基层等报告的时间大大的缩短。构建“医疗影像云平台” 将影像资料存储至互联网端,采用二维码图文报告+影像云存储替代传统医用塑料胶片,实现全市基本医疗影像无胶化。目前已上传近216万人次,打印二维码图文报告85万份。

 

据数据统计,签约平台开展至今,已为患者减少了500多万的检查费用,不包括跑去大型医院看病花费的交通、住宿、误工等费用;每年至少减少医院在存储影像资料所购买设备的费用约140万;每年至少减少医保新农合基金在医用胶片的支出费用约380万。

 

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有望全省推广

经过近三年的打造,莆田市基于互联网的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技术和运营模式已基本趋于成熟,已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形成了高效统一、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医疗协同服务网。2018年4月2日,莆田市卫计委组织省、市有关影像专家对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影像会诊进行检查,专家组随机抽取平台近3个月共50份影像会诊记录,诊断符合率98%。次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组织有关专家对福建省卫计委、农工党福建省委会支持莆田市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进行验收。

 

微信图片_20180409144553.jpg

图3 项目验收会现场

 

验收会由首都医科大学影像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影像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放射学会原副主任委员李坤成主持。专家组对该项目做出了高度评价,表示福建省卫计委和农工党福建省委会给到了一个很好的支点,影像的远程诊断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项目的运行模式符合互联网+医疗工作机制,整体具有可持续性,推广价值较高。

 

李坤成.JPG

图4 李坤成教授主持项目验收

 

该项目的顺利验收,证明了数字福建下互联网创新的方向,对加速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践行分级诊疗具有深远意义,有望推广至更多地区。

 

市人口健康数据管理中心主任苏志康作验收汇报,提出下一步,莆田将建立第三方虚拟影像远程会诊中心,面向全国,引入知名影像专家,为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院等提供影像的兜底服务,为县区级医院和民营医院提供全方位(含CT、MR、疑难杂症等)的优质远程诊断服务,同时推动影像人工智能在该市影像会诊工作中应用。

 

 

项目的顺利验收,既是对莆田市及福建省医疗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肯定,也是对项目支持方联众医疗的技术实力和行业专业度等多维度的认可。创新性的影像远程会诊平台--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基于其先进性、示范性、引领性等特性,通过成熟的业务模式和成功的运营经验,为探索医疗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思路。